(圖片來源:兆易創新官微)
8月25日,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易創新”)共接待334家機構的調研,其中包括博時基金、華夏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86家基金管理公司,東方財富證券、廣發證券等50家證券公司,平安資產、中國人壽資產等4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截至9月2日,兆易創新的收盤價為196.92元/股,其年內股價最高點出現在2月25日,股價為428.18元/股,此后股價呈震蕩走低的趨勢。
觀其業績,2020年上半年,兆易創新實現營收16.58億元,同比增長37.91%;凈利3.63億元,同比增長93.73%。此外,兆易創新在供應端和需求端都面臨比較大的挑戰,且其全資子公司上半年虧損超3,000萬元,業績承諾或承壓。且目前,其55nm產品在第二季度占比還是很小,還在客戶端積極導入中。
一、334家機構調研現86家基金公司,境外收入占比超八成股價走低
8月25日,兆易創新的代理總經理何衛,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李紅,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存儲器事業部負責人舒清明,MCU事業部負責人鄧禹,董事、副總經理、傳感器事業部負責人程泰毅,會計機構負責人孫桂靜共接待334家機構的調研。其中,博時基金、東方基金、廣發基金、華夏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86家基金管理公司對其進行調研;東方財富證券、光大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等50家證券公司對其進行調研,平安資產、太平洋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資產、中再資產4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對其進行調研。
機構調研當日,即8月25日,兆易創新的收盤價為205.8元/股,隨后8月26日收盤價為191.27元/股,8月27日收盤價為192.89元/股,8月28日收盤價為196.92元/股,8月31日收盤價為199.53元/股,9月1日收盤價為199.83元/股,截至9月2日收盤價為196.92元/股。
而兆易創新股價年內最高點出現在2月25日,股價為428.18元/股,此后股價呈震蕩走低的趨勢。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2020年9月2日)
回顧其歷史,兆易創新成立于2005年4月6日,而后于2016年8月18日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其主要業務為閃存芯片及其衍生產品、微控制器產品、傳感器模塊和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的研發、技術支持和銷售。
據2020年半年報,兆易創新的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為朱一明,持股比例為9.56%。
按行業分類來看,兆易創新成主營業務收入全部來自集成電路行業。
據年報,2017-2019年,兆易創新集成電路行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29億元、22.45億元、32.02億元。
按產品分類來看,兆易創新近八成收入來自存儲芯片。
據年報,2017-2019年,兆易創新存儲芯片的收入分別為17.16億元、18.39億元、25.56億元,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84.55%、81.89%、79.8%。
按地區分類來看,兆易創新超八成收入來自于境外地區。
2017-2019年,兆易創新來自于境外地區的收入分別為17.36億元、19.48億元、26.39億元,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85.57%、86.75%、82.41%。
據2020年半年報,兆易創新的營業收入為16.58億元,同比增長37.91%,凈利潤為3.63億元,同比增長93.73%。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5-2019年,兆易創新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89億元、14.89億元、20.3億元、22.46億元、32.03億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25.25%、36.32%、10.65%、42.62%。
2015-2019年,兆易創新的凈利潤分別為1.58億元、1.76億元、3.97億元、4.05億元、6.07億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11.82%、125.26%、1.91%、49.85%。
2015-2019年,兆易創新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28.67%、26.72%、39.16%、38.25%、40.52%。
同期,兆易創新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17億元、0.84億元、1.98億元、6.2億元、9.67億元。
2015-2019年,兆易創新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8.68%、18.1%、21.91%、19.83%、15.8%。
二、子公司虧損超3000萬元,完成業績承諾或面臨挑戰
從機構調研的內容來看,兆易創新的管理層主要從業績、出貨量以及研發等方面介紹了其公司2020年上半年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來看,像DRAM、NAND這種大宗商品整體景氣度可能會在上半年比較好的情況下會有所回落,兆易創新表示,下游需求都是以極端的形式進來,其整個產能環節比原來預期的時間節點會靠后一些。除此之外,兆易創新子公司思立微上半年差不多虧了3500萬左右,其供應端和需求端都面臨比較大的挑戰。
具體來看,此次機構調研涉及的公司情況說明如下:
公司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6.58億,上年同期12.02億,同期增長37.91%;凈利潤3.63億,上年同期1.87億,同期增長93.73%;扣非凈利潤3.11億,上年同期1.59億,同期增長95.56%;基本每股收益0.81元,上年同期0.47元,同期增長72.34%;凈資產101億,上年度末52.25億,比上年度末增長93.29%;總資產109.48億,上年度末61.73億,比上年度末增長77.35%。
公司Flash產品,累計出貨量已經超過130億顆。2020年上半年公司推出國內首款容量高達2Gb、高性能的GD25/GD55B/T/X系列產品,代表了SPINORFlash行業的最高水準。NANDFlash產品上,38nmSLCNand制程產品穩定量產,24nm制程產品持續推進。MCU產品,累計出貨數量已超過4億顆,客戶數量超過2萬家。
上半年公司成功量產發布兩個系列新產品,分別是基于Arm?Cortex?-M23內核GD32E232系列超值型微控制器,以及基于Arm?Cortex?-M33高精度實時工業控制E507/E503系列微控制器。同時繼續推進通用RISC-VMCUGD32V產品系列開發,已與主流IDE工具廠商IAR、Segger達成合作,豐富了GD32V產品生態。傳感器業務來看,公司在光學指紋傳感器方面,積極優化透鏡式光學指紋產品、超小封裝透鏡式光學指紋產品、超薄光學指紋產品、大面積TFT光學指紋產品。
在MEMS超聲指紋傳感器研發方面,將基于已研發成功的超聲換能器結構及工藝平臺,搭配邊緣端的信號處理系統,進一步拓展其在人機交互、體征監測及汽車電子等方向的應用。DRAM業務來看,研發正在進行中。代銷長鑫DRAM事項,公司已基本建立代銷DRAM的銷售、運營體系,客戶數量與業績逐步增長。
此外,此次機構調研的提問環節主要包括18個問題,情況如下:
1、現在這個時間點往下半年來看的話,像DRAM、NAND這種大宗商品整體景氣度可能會在上半年比較好的情況下會有所回落,同時旺宏和華邦對于NOR下半年整體指引目前看上去也比較平淡,甚至可能會有跌價的風險。公司怎么看行業的景氣度?
我們的判斷是三季度確定性較高,原因一是三季度是傳統的旺季,二是疫情以后的反彈。第四季度現在具有一些不確定性,原因是除了政治環境以外還有疫情的影響,目前判斷不清楚。
2、在三季度景氣度確定性很高的情況下,公司庫存在三季度能不能回到正常水平?下游客戶的庫存是否可能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今年下半年產能緊張情況是否會緩解或是明顯改善?
庫存的狀況和今年的特殊情況有關系,新冠疫情發展導致需求出現不確定性,很多需求都是以極端的形式進來,所以我們會提高我們的庫存來增加對需求的反應速度。我們預期三季度庫存會有一定下降,因為三季度目前看銷售速度在加快。產能端擴張的速度也會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現在看到擴產速度是有所推遲的。從需求端看目前晶圓廠的需求還是很旺盛,所以整個產能環節,我們已經比原來預期的時間節點會靠后一些,但是我們目前的產能仍然能夠基本滿足現有市場的需求。
3、公司二季度毛利環比一季度有所下降,請問是什么原因?整個下半年的價格以及毛利率展望如何?整個TWS耳機在銷售中的占比大概會有多少,安卓TWS耳機和非安卓TWS耳機大概各什么樣的比例?
二季度毛利率環比一季度下降的并不明顯。下降的原因和產品結構、匯兌有一些關系,總體來講毛利率基本平衡。下半年毛利率從現在來講還是比較難預測的,整體市場價格應該是處于平穩水平,但受政治環境、匯率的影響,目前存在不確定性,比較難預測,但是相對講產品在市場端處于平穩狀態。安卓TWS耳機在營收中的占比在第二季度是下降的。原因是TWS耳機是消費品,受疫情影響比較大。
4、半年報有披露公司在DRAM分銷上有一些銷售渠道已經建立起來了。公司在之前也披露了與合肥長鑫的相關協議,有涉及2020年預計的采購金額。從現在來看合肥長鑫整個擴產結構肯定是超預期的,包括出貨節奏也是超預期的,公司是否在DRAM分銷代理這一塊會有一個全年的預期上調?
公司跟合肥長鑫的相關協議(包括代工協議等)上半年全部簽署完畢,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合作框架和合作模式。公司在上半年也基本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DRAM銷售運營和支持體系。對于全年的整體預測來講,現在不能夠對單個產品做一個很精確的預測,目前來講整個DRAM的銷售從上半年來看還是比較穩健的。
5、思立微上半年差不多虧了3500萬左右,我們知道今年在傳統的屏下這一塊,公司其實在核心客戶份額上有一定的,或者有明顯的提升,想問一下下半年在當前報價和份額的情況下,以及考慮到大客戶的情況之后,公司是否還能夠完成三年期的業績承諾?指紋業務新產品包括超薄方案的進度情況如何?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在供應端和需求端都面臨比較大的挑戰,特別是手機領域受到挑戰最大,這個確實對思立微完成業績承諾帶來非常大的挑戰,公司在半年報里也做了相關的風險提示。
思立微上半年的虧損原因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外部環境影響業績出現下滑;二是公司大幅增加了對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在市場端的情況,目前公司在主要手機廠商客戶的產品線和項目進展都還是相當不錯的,我們可以看到下半年相對上半年,單從項目的進展來看是會有比較大的進展的,公司超薄光學指紋已經進入量產并且通過了客戶的驗證,但總體來講,超薄的產品線在終端手機成本上升,在性能上收益比較有限。因此,目前整個業界對超薄指紋的新產品上的開發上是處于相對保守的狀態的,公司做好了量產準備,但是整個業界來講超薄的比例會逐步降低。
6、下游的需求現在具體什么情況?需求的啟動大概是什么時候可能會逐步往上走。大容量NOR產品以及24nm的NAND現在的研發節奏、整個生產規劃?
第三季度的需求情況剛才也提了還是比較明確的,目前看到整體的出貨速度會很快,公司也在推進一些料號,降低整個的生產周期,滿足市場需求。第四季度來講,我們還是保持一個審慎的態度,新冠疫情以及其它的因素可能造成較大的不確定性。大容量NORFlash研發是按照進度在進行,從512M到2GB的NORFlash已經給客戶發樣,然后在多家客戶積極導入中。24nmNAND從工藝狀態已經達到可量產狀態,目前也在積極跟客戶推廣。
7、三四季度大容量的產品是否開始有相關的營收?
大容量NORFlash在客戶端的Designin周期相對比較長一點。NANDFlash的周期長短取決于客戶。
8、MCU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比較大,全球來看MCU兩個巨頭很多產業都在歐洲,這樣的話其實國產化替代的速度應該比較快。請問一下公司客戶數量的增速以及出貨量的情況還有對未來的展望如何?
今年上半年確實是因為受疫情的影響,第一季度2月份影響比較大一點,國內MCU來講從3月份開始就反彈的比較快。剛才提到的這兩個巨頭在歐洲,歐洲其實受疫情影響比較大,包括供應鏈及出貨都有受影響,所以在國產替代今年上半年看是發展的比較快。目前從上半年到第三季度來看還是成長相當不錯的,但第四季度情況目前不太清楚,疫情、地緣政治都會有影響。
9、過去MCU公司以類似標準品的銷售方式為主,從去年在產業來看,大客戶這邊的開拓節奏是在加快的,現在定制化產品在營收的占比情況是怎樣的?
公司MCU基本上還是以通用品為主,目前確實有在細分行業做一些專用品。因為疫情的影響、地緣政治的影響,現在國內有很多大客戶主動找公司合作,但目前大部分都屬于在初期做方案的階段,因為從整個替換到上量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在上半年到目前看起來整個大的趨勢是,以前很多國內比較大的客戶傾向于國外的進口的產品,目前公司的GD32MCU基本上公認為國內領先的品牌,所以目前在國內大的客戶有在做替換的準備,確實公司客戶增加數量相對比較多。
10、公司自己研發的DRAM產品進展如何?是否計劃今年四季度推出一些定位利基市場的產品?目前這些產品整體的定位還有量產進度、客戶的規劃是怎樣的?公司有一些產品在工藝節點上有升級,比如24nmNANDFlash產品,公司整體工藝節點升級情況如何?升級以后對公司毛利率貢獻如何?后面是否還有進一步升級的規劃?
公司進度計劃是今年四季度能研發出定位利基市場的DRAM產品。工藝的升級肯定是持續的在做,在NORFlash現在已經在啟動48nm的研發,24nmNANDFlash現在進一步的布局更多的產品線,MCU也在40nm布局產品線。毛利率的影響取決于產品,各個產品不大一樣,肯定是要有毛利率提升才會去做投入。工藝升級也是看需求,不同的產品線最適合的工藝節點并不一定是越高越好,有一些產品線是越先進越好,有一些產品線不一定。公司做升級的話首先選定最適合的工藝節點,升級也分兩種,一種是性能的升級,一種是成本的升級,這兩種情況在我們所有產品線里面都存在,沒辦法一概而論。
11、TWS耳機對公司NOR業務這兩年貢獻比較大,除了NOR現在下游開拓的有哪一些相對來說還有一個比較大體量的增長的業務?如何看待基站端的NOR產品?
NORFlash的應用場景,未來的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還是在IOT物聯網,與此相關的包括5G,包括人工智能都有機會。傳統市場方面,在工業和汽車領域,現在在積極開拓,這個領域我們看到的機會也是還不錯?;居玫腘ORFlash都是大容量的NORFlash,這一塊正在積極開拓市場。
12、關于MCU業務,公司有提到完善MCU周邊產品相關研發,尤其提到模擬,包括運算放大器,數模轉換,電源管理,公司本次中報也提到MCU包括無線產品還有電源管理產品都會陸續推出,想問一下在模擬芯片方面公司是否有相關布局的打算?
MCU很重要的競爭力是在周邊外設。目前大部分32位MCU內核都是Arm架構的,所以很多競爭的優勢是在它周邊的接口方面,這也是公司會在MCU周邊進行規劃的原因,跟MCU相關的模擬上也會做一些投入,包括在信號鏈、電源上,包括在連接上,基本上都是圍繞MCU去做一些研發跟投入。公司規劃的產品都是圍繞MCU,目前產品都還是在研發過程當中,都是在按進度做研發,沒有規劃單獨做模擬的產品。
13、目前55nm產品在整個NORFlash產品線的占比?到今年底或者到明年公司55nm目標占比會達到什么樣的程度?55nm工藝的提升對公司毛利率的大概影響如何?
55nm產品在第二季度占比還是很小,還在客戶端積極導入中,我們期待在年底能達到整個產品線均有出貨,在整體NOR收入占比大概一到兩成,明年是一個逐步提高占比的過程。55nm在成本的改善上完全是取決于各個產品,包括容量、面向的應用場景等。55nm只能縮存儲單元,周邊電路不能微縮,所以各產品成本改善幅度差別很大。
14、公司和合肥長鑫的合作大概是什么樣的,比如合作的模式,具體的業務往來?
公司跟合肥長鑫的合作,目前在產品線層面分兩個層面,一是公司這邊代理和運營合肥長鑫的產品,另外一個是公司自己研發DRAM產品,合肥長鑫給公司做代工。在其他層面,公司與合肥長鑫之間未來是潛在投資關系。
15、公司剛剛有提到超薄產品已經可以進入量產,除了超薄以外其它的新產品像MEMS超聲波有機會在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進入量產嗎?超聲產品是已經研發階段成功就等客戶的測試嗎?
公司目前指紋的產品包含電容、光學和超聲三種產品。電容產品包含后置的、側邊的;光學分三種,鏡頭式的,超薄和TFT大面積的。不同形態的指紋產品有它自己不同的應用場景和應用領域。在手機上來講目前是電容和光學為多,光學公司現在出貨比較多是鏡頭式的。超薄由于成本上升和性能提升有限,目前整個手機業在新項目上都沒有把超薄當成優選。大面積的也就是說可以覆蓋小半部分屏或者半個屏或者整個屏這種大面積的,目前公司產品已經研發成功,在客戶做產品測試,未來明年或者后年按客戶節奏有希望進入量產階段。
在今年應該不會進入量產階段,因為今年手機是今年年初或者去年就已經設計完成的。超聲的指紋產品是超聲更加適合于在非手機以外的一些領域,或者是高端的手機領域,因為超聲本身的成本會相對偏高,但是它的抗干擾或者是防偽的性能會更好,在非手機領域或者高端手機領域是比較有潛力的。
研發的提升和客戶在使用環節里面驗證是同步進行的過程,目前這個是在同步進行的。公司的第一代超聲產品已經完成,有客戶在進行測試,同時公司還在持續做進一步性能提升和成本優化。公司是國內全行業最早擁有指紋全類別產品的公司,包括電容、光學、超聲。
16、公司GD25的相關產品已經滿足了車規級的認證,但是汽車產業確實供應鏈的周期很長,所以公司能不能大致預期一下,現在大概跟哪些客戶在合作,大概什么時候能夠有一些實質性收入的占比?公司上半年研發投入增長的比較快,確實也有一些新產品在同步推進,想問一下上半年研發人員增長了多少?未來有沒有大致的比重說占收入比例的一個規劃?
GD25產品線,65nm產品線是全系列已經完成認證能夠達到車規級要求的產品,并且已經跟客戶在做全線推廣。目前合作的廠商,國內幾乎所有的廠商都在合作,國外的話一部分Tier1的廠商已經在導入項目。收入情況,汽車產品的導入周期是很長的,一般都在2到3年,所以公司現在的汽車市場收入占比還比較小,我們看到整個的我們的Designin項目多數導入的速度還是比較穩健,也還不錯。所以預期未來在汽車這個領域我們的收入是一個穩定的成長的趨勢。目前公司在研發投入上都是上升趨勢,而且上升幅度都是比較大的,公司員工總人數目前超過了1000人。未來公司研發的投入,不管是人員的投入還是在研發技術和設備上的投入都會是持續上升的狀態。
17、現在NORFlash業務上,國內除了公司之外還有一些比較多的廠商可能也會尋求上市,他們的資金實力包括人員招聘實力可能也會加強。怎么看待未來這一塊競爭格局的變化?
NORFlash現在國內資本市場很火熱,很多廠商可能在積極爭取上市。NORFlash這個產品線有它自己的特點,就是產品做出來門檻并沒有那么高,但是它的難點是在于品質保證。未來在競爭格局上,競爭會更加激烈一些。對于公司來講,我們在NORFlash產品線,現在在海外的收入占比已經是成為主要部分,而且我們在海外的收入,成長的速度也遠高于在國內成長的速度,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預期在國內NORFlash競爭會更加激烈,但對公司的影響還是在可以管理的范圍內。
18、NORFlash實際是IOT的一些市場需求,整個增長是在提速的,有沒有可能因為之前NORFlash占整個存儲是很小塊的市場,未來可能這個市場會比我們現在大家看到的靜態的市場空間會提升比較多,這個市場空間可能相比現在的容量從收入角度對整個行業來說可能增長一倍或者更多,這個現在能不能從產業角度看到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明顯的趨勢?
未來隨著IOT的發展,NORFlash的需求整體的市場肯定會在增長,而且由于整個市場目前的體量,NORFlash市場并沒有特別大,但是我們覺得NORFlash的市場未來的增長應該是比較穩健的,而且是不錯的一個市場。
周威,1978年9月出生,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軟件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中電企協信息監詳細>
北京中百信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權益交易行業信息技術咨詢、軟件設計研發、及詳細>